close

MV5BMTcwMzU5NTMzNF5BMl5BanBnXkFtZTcwNDQ2MjM2NQ@@._V1_.jpg

《假面》是柏格曼最得意的作品之一。 

今年是電影大師英格瑪‧柏格曼(Ingmar Bergman)百年冥誕,八月正在映演的「柏格曼百年紀念影展」(Ingmar Bergman)集合柏格曼相當完整的作品,紀錄片《柏格曼:大師狂想Bergman:A Year in a Life》,則揭開柏格曼天才與備受爭議的現實人生。

柏格曼說道:「電影是非常好的工具,可以展露人類的靈魂。」電影創作無疑是他的救贖之旅,他透過電影中許多的角色自我表露、揭開傷疤、懺悔。

01030001014540.jpg

揭露柏格曼天才與備受爭議一面的紀錄片《柏格曼:大師狂想》。(佳映娛樂提供)

出身牧師家庭的柏格曼,在嚴厲的牧師父親教養下,有著乖張扭曲的人格,在才氣縱橫的另一面,是精神官能症患者、焦慮的工作狂、納粹(年輕時曾留學德國,長期崇拜希特勒)、說謊家(自傳中許多故事都是杜撰)、脾氣暴躁的威權者(曾把工作人員辱罵到心靈受創)、暴力主義者(曾毆打女伴)、不盡責任的父親(結過五次婚,與不同女人共生養六個小孩,記不清他們,也無暇陪伴他們)、色情狂或情聖(擁有許多女人和情婦)。

紀錄片《柏格曼:大師狂想》訪談,有受訪者有感而發:柏格曼黑暗扭曲的心理,也因此讓他拍出偉大的電影。聽起來有理但也相當諷刺。

MV5BZjI2NmY4NjYtMTc5My00YzNmLTk2MWUtMTc1YzA4NzhkODQ0XkEyXkFqcGdeQXVyNTc5OTMwOTQ@._V1_.jpg

《秋光奏鳴曲》看英格麗‧褒曼、麗芙‧烏曼演技競技。

女人是柏格曼的創作靈感謬思,他一生也像在收集女人般,從柏格曼的電影中,可以發現他對女人犀利的了解認識。女人是神祕的、精明算計的、細膩敏感的、甚至神經質、瘋癲的形象,主題也經常表現愛慾情狂、缺愛的遺憾,是反映他現實人生的懺情錄。

《秋光奏鳴曲》(瑞典語Höstsonaten、Autumn Sonata, 1978),集合英格麗‧褒曼(Ingrid Bergman)、麗芙‧烏曼(Liv Ullmann)兩大演技派女神,演繹精神分析式的母女情仇故事。英格麗‧褒曼飾演一個做為成功音樂家的母親夏洛特,長期忙碌於事業、疏於關愛子女,卻又自我中心、跋扈獨斷,麗芙‧烏曼飾演的是崇拜母親、卻又無法獲得母親認可,導致心靈受創的女兒伊娃。

母女之間長期以來形成的心結與隔閡,讓她們禮尚往來,卻又無法真的交心,愛恨交織。電影裡運用許多特寫鏡頭,細膩呈現母女之間的糾葛感情,也讓兩大女星的精湛演技發揮,母女競技的戲淋漓盡致,宛如1970年代版的《血觀音》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-ko8kpObcyk
金馬55特別企劃 │柏格曼百年紀念影展 Ingmar Bergman-The Centennial Retrospective│秋光奏鳴曲 Autumn Sonata

一場彈鋼琴的戲,麗芙‧烏曼飾演女兒伊娃先為母親夏洛特彈奏蕭邦的鋼琴曲,夏洛特馬上指正她並示範:「蕭邦是感情豐富,不是多愁善感。」伊娃問:「媽媽妳愛我嗎?」母親回答:「我當然愛妳,我是妳的母親。」然而不喜愛、不欣賞女兒本來樣貌,只是想強加個人標準在無法企及的女兒身上的母親,如何能真正愛女兒?

一場深夜裡,伊娃對母親夏洛特的控訴,鮮血淋漓卻又大快人心,相對於許多親子關係缺乏溝通,礙於尊長倫理卻只能虛與委蛇的亞洲人來說。夏洛特以自我為標準,從小時候伊娃才華不夠,到成人選擇伴侶眼光不好,甚至逼迫女兒分手與墮胎,而伊娃的姊姊海蓮娜,與母親愛人李奧納多有微妙情愫,更成為犧牲祭品,病情惡化到身心癱瘓,對完美主義的夏洛特來說,更是無法面對海蓮娜這樣的女兒,將她置放安養院,眼不見為淨。

伊娃質問著:「女兒的不幸是母親的勝利嗎?」電影中母女間彷彿存在的競爭關係,演繹著佛洛依德派心理學觀點。 

MV5BZGE1NjA5ZjAtMDkzMS00NGVlLTllYTAtM2RmN2JiNWQ1OGE5XkEyXkFqcGdeQXVyMjUyNDk2ODc@._V1_.jpg

《秋光奏鳴曲》 裡血淋淋的母女情仇。

母親終於淚眼婆娑,她坦承自己也是無助的小女孩,好像從來沒有出生過,童年只有被嚴厲要求,沒有被父母碰觸過,因此成為一位以鋼琴技藝向他人索愛,卻不知道如何付出的女人,她對伊娃說「我害怕妳的索求」。伊娃說「我一無所求」。母親卻說「但我覺得妳有」。

之後母親倉皇逃走,伊娃又再次提筆寫信,請求母親原諒,兩造是否能夠和解,留下伏筆,但彼此間已固定的往來戲碼,不斷循環上演著,到底愛與被愛是可能或不可能?

MV5BMTc1OTgxNjYyNF5BMl5BanBnXkFtZTcwNjM2MjM2NQ@@._V1_SY1000_CR0,0,634,1000_AL_.jpg

《假面》兩位女主角就像一個人的不同兩面,終於融合為一。

相較於《秋光奏鳴曲》的古典版,《假面》(Persona, 1966)就像是現代版的女人情仇故事,集合了曾與柏格曼交往的兩位女星麗芙‧烏曼和碧比‧安德森(Bibi Andersson)主演。《假面》充斥許多意識形態的片段,許多畫面也是美極了的黑白藝術照。

《假面》故事講述麗芙‧烏曼飾演的知名女演員伊莉莎白突然間得了「失語症」,由碧比‧安德森飾演的護士艾瑪負責照顧,一個不說話,一個滔滔不絕,滔滔不絕者看似進攻、強勢,實則自曝缺陷,不說話者占了上風,在兩人的攻防與心計之後,艾瑪成為伊莉莎白的替身,就像一個人的不同兩面,終於融合為一,《假面》寓意了藝術創作者的矯飾與暗藏心機,也探究影像、戲劇的本質原貌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V9q5vUfI3k
金馬55特別企劃 │柏格曼百年紀念影展 Ingmar Bergman-The Centennial Retrospective│假面 Persona

《假面》是柏格曼晦澀難懂的電影,卻也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。他認為「《假面》和《哭泣與耳語》(Viskningar och rop, 1972),達到了他的極致。他觸及了只有電影能夠發現的無言秘密」,甚至他還說《假面》拯救了他的生命。

「柏格曼百年紀念影展」
http://www.goldenhorse.org.tw/news/detail/981
 

arrow
arrow

    Fan 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